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共为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主要目的是
A.根治城市水污染
B.加速城市水循环
C.缓解城市用地紧张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小题2】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乌鲁木齐
B.呼和浩特
C.石家庄
D.拉萨
【小题3】图示地理事物,主要的作用是
A.树木、草木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城市小区、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湿地公转、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09 09:0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增大
B.社会劳动力不足
C.大气污染严重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同类题2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已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同类题3
读深圳、厦门建成区年均扩展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深圳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主要得益于
A.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B.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
C.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D.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
【小题2】据图推测,深圳、厦门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
A.居民通勤距离增加
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大气降水下渗增加
D.地表径流流量减少
同类题4
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读南京市居住区通勤方式结构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由左图可知
A.地铁出行量是私家车的1.5倍
B.降低私家车出行可减少碳排放
C.城市规划目标应达到零碳排放
D.公交车的碳排放量远低于地铁
【小题2】关于右图四个小区通勤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湖滨公寓私家车出行率达120%
B.百家湖花园远距离通勤比例小
C.殷巷新寓收入高,出行方式少
D.丹佛小镇通勤呈高碳排放特征
同类题5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