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城市化发展得最早和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8-10 03:5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2013年我国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
材料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
材料三:
资源状况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成长型
资源保障潜力大
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
成熟型
资源保障能力强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衰退型
趋于枯竭
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
再生型
摆脱资源依赖
经济社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四种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中,
型城市是现阶段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
型城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
(2)我国将从2015年起全面停止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的天然林主伐(对成熟林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采伐的总称),其中位于小兴安岭地区的衰退型城市是
,该市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是
。
(3)实现产业多元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请你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多元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4)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人口合理容量小于哈尔滨,简要分析其原因
。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显示,1992—2012年( )
A.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B.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
D.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
【小题2】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同类题3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同类题4
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即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小题1】2002~2012年间,我国
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小题2】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
A.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同类题5
阅读下列关于上海市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上海的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
(1)简述上海市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2)分析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分析上海市人口和就业密度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