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8-09-02 07:1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这则应用文在文字和表达上有五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招领启示
各位同学们:
本人于9月26日下午放学后捡到红色钱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请失主速与高一(9)班张宇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
高三(8)班,张宇
2018年9月26日
同类题2
给下面一首五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高树荫柴扉,青苔照落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
①老叟扶童望 ②荷锄山月上 ③寻径野烟微 ④羸牛带犊归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同类题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6分)
“带着祝福,常回家看看……” 1999年,一首《常回家看看》在春晚上一炮走红,唱出了许多家庭的期盼。12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流动的加速,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1.67亿,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严峻的养老形势: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是今后我国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而就在不久前,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据透露,《老年法》此次修正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并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了进去。此消息一传出,随即在网络、在民间引发了一场亲情回归的讨论。回还是不回?当“回家”遭遇“春节”,又被“法律”搅和了进来,这原本应该属于道德范畴的行为,真的能被法律约束吗?诚然,将孝亲伦理写入法律,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
。原本天经地义的行为竟然要靠法律这条最后“底线”来保障,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抑或是一种悲哀。
同类题4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义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有分析家早就指出,“如今日本国内的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这
①
不是耸人听闻的谣传,
②
不是今天才有的迹象。美国一位学者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没有必要争论日本是否在做战争准备,
③
指出一点就够了:日本不做战争准备,那它就是疯子。”
A.①不但 ②而且 ③如果 ④由于
B.①既 ②也 ③只要 ④如果
C.①既 ②也 ③如果 ④只要
D.①不但 ②而且 ③而是 ④只要
同类题5
按照不同文体的要求,下列各种表述中,
语言得体、用词准确规范
的一项是()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该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B.某饮料厂在广播里播放广告的文字稿:“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D.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得我们的荣幸。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扩展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