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驴子听见蝉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打动,自己也想能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便羡慕地问他们吃些什么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蝉答道:“吃露水。”驴子便也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A.要理性分析自身的条件。
B.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对象。
D.要掌握变通的学习方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8-13 11: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国人讲究饮茶,在茶具的选择和制作上也讲究集实用与美感于一体。瓷质茶具有传热慢、不易炸裂、既保温又不烫手、质地细腻不吸水、容易清洗等特点,再加上瓷器轻巧坚实,质如美玉,音清韵长,能够很好地烘托茶的色、香、味,因而千百年来为饮茶者钟爱。
中国的瓷茶具从釉色上大致分为青瓷、白瓷、黑瓷、彩瓷。
越窑青瓷创烧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唐代和五代盛极一时,生产延续到宋代。越窑茶盏,釉色青绿微黄,与茶汤相映成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用“类玉”“类冰”来形容越窑青瓷胎釉之美。青瓷名窑众多,釉色丰富,如宋代汝窑天青釉、官窑粉青釉、哥窑冰裂纹青釉、龙泉窑梅子青釉,将青瓷淡雅青莹之美推到顶峰。
唐代最负盛名的茶具除了青瓷盏,还有白瓷盏。邢窑白瓷盏以“白如雪”而闻名,且“天下无贵贱而通用之”。其实,白瓷脱胎于青瓷。南北朝之前,陶瓷以青色为主,原因是烧瓷原料中杂质含量较高,无法去除。后来,将含铁量降至2%以下,就烧成了白瓷。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的一组邢窑白瓷显示,中国在北齐时期创烧出世界上最早的白瓷。以烧制白瓷著称的还有创烧于唐代、极盛于北宋和金的定窑。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朝廷在江西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以真宗年号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景德镇烧造的白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名闻天下。
宋代流行黑瓷茶具,这与宋人点茶之风有关。点茶即先将压制成圆饼的团茶用茶碾碾碎,再用丝罗过筛,然后将茶粉置于碗中,先注沸水调成茶膏,再边注沸水,边用茶筅快速击拂至茶汤发泡。雪白匀细的泡沫浮于茶汤之上久聚不散,而黑瓷盏最能衬托雪沫乳花之美。苏轼曾写诗赞道:“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当时流行的建窑黑瓷大多呈浅黑或紫黑,黑色釉面在烧制过程中形成各种褐斑结晶纹,有的细密如兔毛,称为“兔毫”,有的如鸟羽或银星密布,称为“鹧鸪斑”或“银星斑”,风格古朴雅致。
明、清两代茶具由黑转白,与饮茶习惯变化有关。明朝以后,直接冲饮的散状叶茶,逐渐取代了制作和饮用都十分繁琐的紧压团茶。成熟于元朝的青花茶具有内壁洁白,外壁蓝白相映,纯净雅致的特点,更衬托出茶汤本身的色泽,因而逐渐成为流行的茶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虽然只有蓝白两色,但与青瓷、白瓷、黑瓷等单色瓷不同,属于彩瓷。13世纪,景德镇利用来自波斯的钴蓝创烧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开创了中国陶瓷由单色素瓷向多色彩瓷过渡的新纪元。元代最后几十年间,钴蓝矿石原料源源不断从波斯运往中国,景德镇则为波斯及阿拉伯顾客专门烧制大宗青花瓷器。元代至清代,景德镇外销的青花瓷常常装饰有所销往国家或地区的文字或图案。明、清两代,景德镇还先后创烧出各种青花衍生品种,制瓷工艺不断攀上新的历史高峰。
【材料二】

图例:瓷插屏
【小题1】下列诗句中,描写青瓷釉色之美的一句是
A.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C.银瓶注,花浮兔碗,雪点鹧鸪斑。(元·白朴《满庭芳》)
D.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清·龚轼《陶歌》)
【小题2】根据【材料一】,宋代范仲淹的诗句“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中雪涛起”中写了点茶过程当中的哪两步?请分条简述,并说明使用紫玉瓯的好处。
【小题3】【材料二】图片中的瓷插屏是【材料一】中提到的哪种瓷?请根据【材料一】做出判断,并分条简述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______,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火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它们的灾难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被焚毁的圆明园和失火的巴黎圣母院,都是承载人类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的一部分。当“遗产”“瑰宝”被冠以“世界”“人类”这样的前缀词,它们就成为了超越国别的、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守护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雨果曾经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却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我们不能用圆明园曾经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义正辞严
B.拍手称快    数见不鲜    不可或缺    振振有词
C.额手相庆    层出不穷    缺一不可    义正辞严
D.额手相庆    数见不鲜    缺一不可    振振有词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B.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C.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D.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痛。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仇家恨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是血的教训,但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
B.国仇家恨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但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
C.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
D.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是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