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美国参展人员到上海参加世博会并游览黄浦江
B.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小组前去救援
C.2010年山东学生王致虹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到学习
D.2012年3月广东省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22 10:3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
A.劳动导向型产业减少
B.住房紧张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小题3】下列做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是
A.加快工业发展
B.大量迁入人口
C.进行人工降水
D.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同类题2
读“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
A.1949~1952年
B.1958~1963年
C.1964~1976年
D.1986~1990年
【小题2】有关合肥市各阶段人口变动的正确叙述是
A.1949~1952年属于低增长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B.1953~1957年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人数均最高
C.1958~1963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迁入增长较大
D.1986~1990年受60年代人口高峰影响生育率较高
同类题3
下图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时期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城区周边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减少
B.南部区域流动人口呈减少趋势
C.最北端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
D.流动人口增多区域比减少区域范围大
【小题2】推动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其他因素
同类题4
中新网2011年3月1日消息,2月利比亚发生骚乱,为确保中国驻利比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通过多种途径,经过希腊、埃及、突尼斯、马耳他等国家,撤离在利比亚的滞留人员。截至3月1日14时,中国已从利比亚撤出中国公民累计约32 000人。结合各国资料,回答问题。
【小题1】由于国家骚乱和冲突导致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最可能是
A.环境移民 B外籍劳工
B.国际难民
C.科技移民
【小题2】利比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小的国家之一,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原因
B.经济因素
C.历史因素
D.政治因素
【小题3】下列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A.希腊
B.利比亚
C.突尼斯
D.埃及
同类题5
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
【小题2】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 )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 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
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 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