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某电视台举办诗词比赛,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________。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8-05-18 11:0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流浪地球》上映第一天的票房就突破了2亿,上映五天后的票房突破了14亿,成为上映春节档影片的票房冠军。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经突破40亿,且仍在持续飙升。虽然也有一些观众指出了影片的不足,但________,能一举赢得媒体的支持、观众的信赖,足以说明该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该片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 )。地球经过木星时的几天时间,是影片着重描写的部分。

17年前,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即将飞往空间站执行任务时,放弃了对重病在床的妻子韩朵朵的治疗,将进入地下城避难的资格留给了儿子刘启。刘启因父亲放弃对母亲的治疗而与之产生了芥蒂。17年后,长大成人的刘启参与“点燃木星”拯救地球的任务中。“点燃木星”计划在刘培强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后得以成功,刘启对父亲的芥蒂也因刘培强的牺牲而________。父爱如山,舐犊情深,刘培强牺牲自己是为了拯救人类,同时也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这一情节的设计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使人类生命的沉重、父爱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崇高等品格可以与宇宙的宏大________。

面对宇宙灾变,除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应变外,还有________的人类个体的不同反应,绝望、无助、挣扎、平静、崩溃、慌乱……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样。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相关统计,上映第一天的票房就突破了2亿,上映五天后的票房突破了14亿,《流浪地球》成为上映春节档影片的票房冠军。
B.根据相关统计,上映第一天的票房就突破了2亿,上映五天后的票房突破了14亿,《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档上映影片的票房冠军。
C.相关统计显示,上映第一天的票房就突破了2亿,上映五天后的票房突破了14亿,《流浪地球》成为上映春节档影片的票房冠军。
D.相关统计显示,第一天上映的票房就突破了2亿,上映五天后的票房突破了14亿,《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档上映影片的票房冠军。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瑕瑜互见 化为乌有 等量齐观 林林总总
B.瑕瑜互见 涣然冰释 相提并论 形形色色
C.瑕不掩瑜 化为乌有 相提并论 林林总总
D.瑕不掩瑜 涣然冰释 等量齐观 形形色色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并未完全照原著改编,而是以小说为背景,聚焦于地球经过木星前的17年
B.但聚焦于地球经过木星前的17年,并未完全照原著改编,而是以小说为背景
C.但只是以小说为背景,聚焦于地球经过木星前的17年,并未完全照原著改编
D.但并未完全照原著改编,而是聚焦于地球经过木星前的17年,以小说为背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世界本身而言,它是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 )。______,美术在本质上不是时间性的,而是依靠静态的形体进行创造。( ),美术往往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某个特定瞬间“定格”下来,______,仅仅是对人或事物在其流变过程中的某一顷刻的表达。如库尔贝的名画《奥南的葬礼》就仿佛是随意地截取了现实的一个片段。______,在另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注意到艺术家对所谓的“孕育最丰富的那一顷刻”的苦心经营。艺术家正是通过选择这样的“顷刻”,人们才得以从这一“顷刻”可以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作品就是由此调动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的。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切事物皆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存在于时间之中/作为空间性的艺术
B.一切事物皆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存在于时间之中/作为静态的艺术
C.一切事物皆存在于时间之中,也存在于空间之中/作为空间性的艺术
D.一切事物皆存在于时间之中,也存在于空间之中/作为静态的艺术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  而且   因此
B.然而  因而   但是
C.因而  因而   因此
D.因而  而且   但是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家正是通过选择这样的“顷刻”,才得以从这一“顷刻”可以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B.正是通过艺术家选择这样的“顷刻”,才使得人们从这一“顷刻”可以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C.正是通过艺术家选择这样的“顷刻”,人们才得以从这一“顷刻”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
D.艺术家正是通过选择这样的“顷刻”,人们才得以从这一“顷刻”更好地理解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