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2 10:1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 ,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词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创造出社会价值和是否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 ,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 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 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而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
B.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而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
C.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更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
D.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
【小题2】下列在文末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那么语言就是一座城市
B.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C.只有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才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D.虽然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但是语言还是一座城市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先入为主 来之不易   经久不衰   昙花一现
B.料事如神 筚路蓝缕   经久不息   昙花一现
C.料事如神 来之不易   经久不衰   稍纵即逝
D.先入为主 筚路蓝缕   经久不息   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