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一场大火,很多中国人扼腕。甲大火将文明付诸一炬——一张纸引燃另一张纸,一块琉璃融化另一块琉璃,闪着火光的塔尖也见证着从Relics(遗址)到Ruins(废墟)的归零。乙当燃烧的圣母院即将成为塞纳河畔的碎片,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挽留”这座世界遗迹:有人提起水枪,有人举起手机,有人则双膝跪地,唱起了赞美诗。然而,伴随着“圣母院失火”登上热搜的还有“火烧圆明园”。很多人将二者一概而论,言之“报应”,甚至拍手称赞。丙由巴黎圣母院大火联想到圆明园,可以理解。触景伤情也正常不过,雨果谈论圆明园时也曾说过:“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但借此高呼因果报应不免愚蠢。不论圆明园,抑或巴黎圣母院,都是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福祉,文物遭损,我们应该有足够磊落的气度,与视圣母院为精神坐标的法国人感同身受。在火光后的灰烬里,我们也应适当乐观,文明远不会就此结束。
我若是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甲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人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身不渝。乙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丙也未曾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