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龙应台的《目送》,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和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的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
B.将来微信是否会转向收费模式;对于不收费的用户,其使用体验质量是否会下降?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广大微信用户所关心的。
C.“我懂了,你说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妞子说,“妈妈,我觉得一个人主动照镜子,肯定比镜子提醒他更为有效。”
D.城管形象被异化,折射出一定的社会情绪:群众担心城管不正当执法可能导致“下一个就是我”的误伤,这一点令人十分担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5-28 09:1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高考不是专为选拔“奇才”而设定的,孙见坤就算真是“国学奇才”,也不应在这个“广谱性”选拔机制面前,获得过多的优待——你是国学奇才,人家还是烹饪奇才、摇滚奇才、放牛奇才呢!
B.昌九城际高铁正式运营后,将首次开行南昌至九江、南昌至武汉方向动车组17对,其中,开行南昌——九江9对、南昌——武昌或武汉6对、南昌——汉口2对。
C.当体育回归生活、回归大众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像顾拜旦的《体育颂》所咏诵的那样由衷地赞美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就是正义、勇气、荣誉、乐趣、进步与和平!
D.菲律宾曾经是令整个亚洲刮目相看的“东海明珠”:二战后最富庶的东南亚国家(50年代的菲律宾比“四小龙”富庶得多),但无论哪一任当政者都始终未敢触及菲律宾当代社会的死结:社会公平问题。
同类题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有一个问题:高三一年的奋斗你是否只是为了高考?
B.“努力吧,努力了你就会有收获的。”王老师在台上恳切地说,“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吗?”有人在台下小声嘀咕。
C.我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无言之美》。它让我耳目一新,并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
D.造成“用工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未能对用工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等。
同类题3
下面一段文字中,在词语色彩﹑语法﹑标点等方面有错误,请指出并改正。(5分)
①人类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力图战胜自然﹑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子的历史。②这种历史记忆使得人类到现在也还是一片灿然的主子心态。③对于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东西,人类觉得天经地义无可怀疑。④如果自然之物不是为人类而存在的,那还有什么意义!⑤人向大自然要东西是不用经过思考的,他只要说:“我需要”,就足够了。⑥今天,原本丰美和谐的大自然呈现出支离破碎千疮百孔的面貌,就是由于人类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和行为造成的。⑦就说眼前这条蜥蜴吧,它的生活与人何干?⑧它的天敌本是另一种生物,可是现在必须加上人类了,而且看来最危险的天敌就是人。
⑴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D.“这是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美学的基本概念、词汇很多来自日常语言,不免存在着多义性、隐喻性、含混性。
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许多
争论
,主要就由此引发。例如前些年十分热闹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便相当典型,争论了半天,(乙)
“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
莫衷一是
。
但另一方面,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因语词概念的多义含混而取消美学的生存;正如并不因为审美艺术领域内突出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自由,便根本否认研究它的可能一样。事实上,尽管一直有各种怀疑和反对,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理论能够严格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不能成立或不存在。(丙)
相反,从古到今,
关于
美、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始终
不绝如缕
,许多时候还相当兴盛。
【小题1】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论
B.莫衷一是
C.关于
D.不绝如缕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