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美学的基本概念、词汇很多来自日常语言,不免存在着多义性、隐喻性、含混性。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许多争论,主要就由此引发。例如前些年十分热闹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便相当典型,争论了半天,(乙)“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莫衷一是
但另一方面,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因语词概念的多义含混而取消美学的生存;正如并不因为审美艺术领域内突出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自由,便根本否认研究它的可能一样。事实上,尽管一直有各种怀疑和反对,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理论能够严格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不能成立或不存在。(丙)相反,从古到今,关于美、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始终不绝如缕,许多时候还相当兴盛。
【小题1】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论B.莫衷一是
C.关于D.不绝如缕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28 09:44: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儒、道两体系确立的精神,均视“物”为精神升华之道的   。在道家体系中,老子庄子都是否定“物”的;而在儒家体系中,对于“物”,采取了一种警惕戒惧的态度,其代表性说法就是“玩物丧志”的命题。把“恋物”与“失德”联系起来,“物害”之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    的观念。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明代的文人士大夫却挑战这种“物害”观念。文震亨写成《长物志》。“长物”之说,源自《老子》,“长物”即谓多余之物。唐代颜真卿、白居易曾多次使用“长物”一词,佛经翻译也用“长物”指简朴生活需要之外之物。文震亨为“长物”作“志”,一则以“长物”为生活"余物”,一则又以之为文人士大夫悦情逸性的    之物。明人沈春泽曾为《长物志》作序,(   )。“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长物”的意义正在其“多余”的归属为玩赏者提供了    和表现“真韵、真才与真情”的空间。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妨碍  一以贯之  必须   寄予
B.障碍  始终如一  必需   寄托
C.妨碍  始终如一  必须   寄予
D.障碍  一以贯之  必需   寄托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指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而且也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
B.不仅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而且也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
C.既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又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
D.既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又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更影响到对艺术的方法。
B.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艺术的态度,也影响到对实体物质的态度。
C.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D.此观念只有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才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