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还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乙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甲中晚唐文艺百花齐放,名家辈出;诗坛之盛,确乎空前。散文也是如此。乙韩愈、柳宗元固然是后代景仰不已的“宗师”,然而当时更为知名和流行的,却是白居易、元稹。与他们的通俗性的诗歌一样,他们的散文也曾万口传颂。丙这与兴起于盛唐,大盛于中唐的古文运动,当然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更有意思的是,与古文运动并行不悖,传统的骈体这时同样大放异彩,更为美丽,足见当日文坛也是百花齐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