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C.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D.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0-08-17 09:1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同类题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
B.“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C.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世界精品的代名词。
D.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同类题3
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以“一个成熟的人”为开头写两句话。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同类题4
对以下语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比喻、拟人)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比喻)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比喻、对偶)
同类题5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故乡真小,小得只盛下两个字——故乡。 (夸张)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
C.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太平洋岛国淹没在汪洋之中。(拟人)
D.恰当的赞扬对孩子的作用,就像阳光对于花朵的作用一样。 (比喻)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