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子所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比喻,对比,排比
B.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拟人。
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重复
D.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借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1-02 04:2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B.“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元旦佳节,南京梅花山上游人如织,人们兴致勃勃,陶醉在梅花朵朵的美景中。
C.“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定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
D.“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
同类题2
“通感”又叫“移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话,戳到了她的痛处。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同类题3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数儿童对学校给予自己的阅读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比喻〉
B.美国包着纸的椅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拟人)
C.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夸张)
D.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借代)
同类题4
(题文)下列语句中,
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同类题5
章回体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对偶句做回目,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如红楼梦第四回的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九十七回的回目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请你从《鸿门宴》和《孔雀东南飞》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按照章回体小说回目特点,用对偶句概括课文故事情节。(4分)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