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陕西三大地区示意图”,三大地区村落密度分别为:a.0.2 b.0.53 c.0.80(个/km 2 );村落主要分布形态:d、团状 e、集聚与散居并存 f、散居占很大比例。
(1)关中平原的村落密度和村落主要分布形态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填字母)。
(2)陕南山地的村落密度和村落主要分布形态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填字母)。
(3)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二地聚落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9-15 03:4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 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C.耕地
D.河流
【小题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工程量过大
D.易受洪水威胁
【小题3】图示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
B.水资源
C.热量
D.温差
【小题4】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水资源丰富
D.太阳辐射强
同类题2
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小题2】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
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
【小题3】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 )
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
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
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
D.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
同类题3
西成高铁甲地段线路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较少占用耕地
B.河流湖泊密集
C.保护野生动物
D.地形地质复杂
同类题4
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公路运输是日本的主要运输方式,原因是( )
A.铁路运输不发达
B.日本地形以平原为主
C.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水平高
D.汽车运费低廉
【小题2】水运在货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比客运中所占的比重大,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为发达国家,旅客多选择航空旅行
B.日本水运以海运为主,主要是原料的进口与产品的出口
C.水运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
D.水运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影响了旅客出行
同类题5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小题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小题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