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01 07: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子所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比喻,对比,排比
B.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拟人。
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重复
D.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借代。
同类题2
下列各选项中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暗夜将近,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B.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C.夜来香与月桂花,低声交谈,交换着制造香氛的秘诀。
D.夕阳把最后一抹金,泼在古渡头的墙垛上,映着妻子的眼睛,闪着金色的泪光。
同类题3
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请特写一个细节镜头,来刻画父爱无言的情状,必须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得少于100字。(5分)
同类题4
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代)
B.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比拟)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通感)
D.他马上就捞起“扰乱治安”这根稻草来。(比喻)
同类题5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B.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D.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E.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