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心脏无法同时承受剧烈运动和强烈的情绪,带着愤怒或者伤心的情绪参加剧烈运动,在1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概率是平常的3倍。
B.未来3年里,我们将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群体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C.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和副主任张勇、宁吉喆围绕“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D.今年两会,人民大会堂的外广场上,吉利新博瑞排成一列,威风凛凛,让世界看到中国汽车的实力和未来,近距离感受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24 11: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台风和海啸是海洋中人类最熟悉不过的自然灾害,这些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巨大影响的海洋灾害,不但危机了人类,海洋也  ,会遭遇到严重的海冰威胁。主要发生于海湾、近海和内海地区的海冰灾害,通常指海上因为温度低,海水表层大范围封冻的现象。海面被海冰冻结后,厚度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

中国的部分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就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  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2009年12月,冷空气不断入侵下,海水陆续出现结冰的现象。该海域内的海冰范围到了2010年1月4日至8日迅速扩大,一直持续到2010年2月,成为30年来最严重的冰情。被厚厚的白色冰雪所覆盖的黄海和渤海,  凝固成了“冰塑”的世界。其中渤海超过50%的海域均被海冰冻结。无独有偶,1967年渤海经历过更为严重的可怕的大冰灾,海面成了巨大的冰雪平原,整个渤海湾被平均厚度超过半米的海冰封住,浩瀚的渤海仿佛一瞬间变成了平原,船舶孤零零地耸立在冰雪之上,  。

幸运的是,极端海洋灾害并不会频繁发生。因为只有苛刻的气候条件才能形成海冰灾害。前期大面积降雪、持续低温、极端冷空气袭击,才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只有持续低温,海水的温度不断降低,还要发生大面积的降雪,提供凝结核,这是海冰结晶所需要的。(    )。如果有多股冷空气不断袭击,海水温度不能回暖,海冰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厚。

大范围的海冰灾害给航运、捕捞、养殖和海上石油开采等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而言,大面积的海面结冰还将导致海水缺氧和海水盐度的改变,严重时将威胁到海洋鱼类的生存,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平衡。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身受其害   波澜壮阔   措手不及   步维艰
B.深受其害   汹涌澎湃   瞬息之间   步维艰
C.身受其害   汹涌澎湃   措手不及   步难行
D.深受其害   波澜壮阔   瞬息之间 寸步难行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下来是极端冷空气的驾临,促进在海面上形成海冰,海冰面积迅速扩增。
B.接下来驾临的是极端冷空气,海面上形成海冰,让海面上冷静下来。
C.接着海面上迅速形成海冰,伴随驾临的极端冷空气,海冰面积迅速扩增。
D.接下来海冰面积的变化,伴随驾临的极端冷空气,在海面上迅速扩增。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曾遭遇过数次海冰灾害的袭击的有渤海和黄海北部的部分海域。
B.中国的部分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就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
C.中国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的袭击的有渤海和黄海北部的部分海域。
D.中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部分海域,就曾遭遇过数次海冰灾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仅在于官爵高低,更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刚愎自用,方能成才。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 ,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 ,且自感怀才不遇,“(丙)”。有的甚至意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尽管要看官爵高低,但更关键的是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B.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是看官爵高低,而是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的要多。
C.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D.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韬光养晦 多愁善感  一筹莫展   自暴自弃
B.深藏不露 多愁善感  穷途末路   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 柔情似水  穷途末路   自暴自弃
D.含而不露 柔情似水  妄自菲薄   一筹莫展
【小题3】依次填入第三段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③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A.①③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