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8-18 11:3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和原生质的最佳制品。(借代)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比)
C.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夸张)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同类题2
下列各句中都含有通感,对其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晨钟云外湿” ——这是触觉与听觉的相互沟通。
B.“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这是视觉与嗅觉的相互沟通。
C.“风来花底鸟语香”——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鸟抛软语丸丸落”——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同类题3
下列与“秦时明月汉时关”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同类题4
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
不同于
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同类题5
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①切合题意;②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答: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