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各句内容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通假: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徒”
輮使之然也 通“糅”
衡少善属文 通“嘱”
B.活用:
五亩之宅,
树
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
赢粮而
景
从 名词作状语
使人听此
凋
朱颜 使动
C.手法: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比喻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起兴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对比
D.句式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主谓倒装
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9-02 06:2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同类题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
同类题3
月亮一直都是国人较为关注的一个意象。随着物质的“圆月”被赋予了精神的“团圆”内涵并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月亮便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透过天空中这轮美丽的月亮,每一个人都能够憧憬自己的人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围绕“月亮”这一主题,写一段能够表现文化情感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同类题4
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同类题5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C.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黄庭坚)
D.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
文言实词
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