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B.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C.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嫩黄,变成柔绿,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01 02:1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超越性文化,讲究言外之意,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传统的礼乐教化就是一种强调超越性的、提升境界的教育。《礼记》所记,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行天下”。这里的“五至”指志诗礼乐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三无”则指超越性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其实,“境界”一词原为佛学用语,意即个人意识所达到之处,近代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修养与事业的“三境界”,突显“境界说”的美育意蕴。丰子恺则明确将“境界说”运用到艺术教育之上,认为人生犹如三层楼即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精神生活要以艺术为主,距离灵魂生活最近。冯友兰则在《新原人》中提出从“自然境界”经“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的“人生觉解论”,进一步完善“境界说”。不仅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更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最具精神与情感力量,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成不可或缺的互补。美育的境界提升作用有助于我们抛弃教育上的功利主义,将精神、情感与心灵的塑造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之上。

【小题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至”“三无”都是指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
B.“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
C.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
D.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五至”“三无”都成为超越性的境界。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倘是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育虽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
B.不仅美育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
C.美育既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又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
D.美育既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又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