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小题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3-01-15 05:08: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
C.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小题2】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图中A地、B地和C地的植被特征,反映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同类题2
地理研究小组对临近海洋地区的不同地点植物进行考察,绘制出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智利
B.横断山区
C.西欧
D.澳大利亚东南部
【小题2】图中a、b、c处植被垂直方向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光照、降水、温度
B.温度、光照、光照
C.地形、光照、温度
D.温度、降水、光照
同类题3
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的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海陆位置影响,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小题2】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
【小题3】在图乙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同类题4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体可能位于
A.横断山区
B.天山
C.喜马拉雅山
D.南岭
【小题2】该山体垂直带谱
A.东、南坡带谱比西、北坡复杂,是因为山麓气候类型存在差异
B.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
C.北坡冰雪带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山顶地形起伏比较小
D.东坡冰雪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小题3】该山体①②③自然带分别是
A.草原带、针叶林带、硬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C.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D.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季雨林带
同类题5
下图为甲、乙两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甲、乙两山垂直自然带类型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坡度坡向
D.相对高度
【小题2】甲、乙两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原因分别是( )
A.甲山南坡为迎风坡,乙山南坡为阴坡
B.甲山北坡为迎风坡,乙山南坡为阳坡
C.甲山南坡为阳坡,乙山南坡为迎风坡
D.甲山北坡为阳坡,乙山南坡为背风坡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