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与乙山脉相比,甲山脉自然带谱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 ②纬度较低
③南北走向 ④高差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乙山脉相同的自然带,南坡较北坡海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
A.阳坡,热量较高
B.阴坡,热量较低
C.迎风坡,降水较多
D.迎风坡,降水较多
【小题3】判断图中两座山脉纬度高低的依据是
①基带类型差异 ②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
③同一自然带海拔差异 ④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3-17 12:1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该线是指分隔森林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如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份森林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木线有时也会受地形影响。
材料二: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木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及阴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单位:米)。
(1)描述图中
经线以西林木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甲地为阴山,分析阴山南北坡林线高度差异及其原因。
(3)分析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类题2
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读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所在山坡为迎风坡
B.B处的降水量小于A处
C.此山分布在北半球
D.H处的降水量最大
【小题2】若此山地在北纬30°附近,则:
A.A点所在坡为向阳坡
B.B点所在坡为向阳坡
C.若A点所在坡是北坡,则为向阳坡
D.若B点所在坡是南坡,则为向阳坡
同类题3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同类题4
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D.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
【小题2】图中天山山脉大致为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B.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同类题5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梵净山植被垂直带谱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差异小
B.水热条件差异较小
C.风速差异较小
D.光照差异较小
【小题2】导致近年来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山体高度较低
B.山顶风速较大
C.居民过度破坏
D.全球气候变暖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