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及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甲乙丙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乙甲丙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甲丙乙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丙甲乙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小题2】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
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3-27 11:48: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广西漓江一般水深2~3米,鱼群丰富。但漓江中游有一处水湾,是漓江水深最大的地方,常年河水中鱼虾不见踪影,被当地渔民称为“死水湾”。经探究发现,“死水湾”水底有暗河出口,水深15米以下鱼群丰富。下图示意“死水湾”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死水湾”最有可能位于图中河流的 ( )
A.a处西侧
B.b处东侧
C.c处南侧
D.d处西侧
【小题2】“死水湾”河段表层与底层鱼群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河流表层过度捕捞
B.河水表层受到污染
C.暗河带来丰富饵料
D.河底氧气较为充足
同类题2
下图表示孟加拉国某小岛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当地农民开发岛上土地,并争取种植面积的最大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小岛形成的原因是有可能是( )
A.泥沙淤积
B.流水侵蚀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小题2】当时农民开发岛上土地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运条件好
B.自然灾害少
C.人口压力大
D.技术水平高
【小题3】岛上的种植面积具有季节性变化,面积最大的时期是( )
A.3-7月
B.5-8月
C.7-11月
D.11月-次年3月
同类题3
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村庄都分布于河流北岸,但丁河段村庄经常遭受洪涝灾害。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河流流向、聚落分布和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溶蚀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
【小题2】图示河段沉积物多的主要季节和沉积地貌最显著的分别是
A.夏季、甲
B.夏季、乙
C.秋季、丙
D.秋季、丁
【小题3】对比甲、乙、丙三河段村庄的分布位置,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
B.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
C.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
D.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
同类题4
河床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会逐渐变成沉积岩,这类沉积岩往往以砂岩为主,砂岩的抗侵蚀能力与其颗粒有关,颗粒越小,抗侵蚀能力越强。下图为某河床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在经过多年外力侵蚀作用以后的形状。读下图,图中沉积岩最可能形成于该河流的( )
A.峡谷处
B.下游
C.凹岸处
D.上游
同类题5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均影响海岸发育。读近6 000年来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6 000年来,图中海岸( )
A.以堆积作用为主
B.以侵蚀作用为主
C.先侵蚀后沉积
D.先堆积后侵蚀
【小题2】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关系最小的是( )
A.城市建设需要
B.港口工程建设
C.河流泥沙淤积
D.板块的运动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