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洞庭湖原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现已退居第二。明清时期,洞庭湖面积最大可达6000km2,现在的洞庭湖面积为2820km2。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洞庭湖面积缩小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原因是(  )
A.水资源减少B.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D.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小题2】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入湖河流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扩大湖盆面积
④入湖河流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堤坝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4-08 08:5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长白山主峰海拔约2700米,2000米以上至山顶为高山苔原带。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米,面积9.82㎞²)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湖形呈椭圆,是松花江的发源地。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在暑假时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白山天池的补给水源主要源自
A.降水和地下水B.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降水D.积雪融水和河流水
【小题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物质源于上地幔D.“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小题3】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周期较长,主要是因为
A.湖泊面积大B.湖泊海拔高
C.湖泊深度大D.湖泊蒸发弱
【小题4】王娟同学从长白山山麓登顶长白山天池一路可见到
A.山麓处森林常绿B.山腰处落叶纷飞
C.山顶处白雪皑皑D.山顶处草色葱绿
【小题5】据王娟同学观测,长白山2000米以上分布的苔原植被,在南坡与北坡差异显著,南坡植物多样性明显较北坡低,该自然带内降水量与坡度差异不大,推测与形成该差异的无关的原因是
A.北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B.北坡光照条件较差
C.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较少D.北坡人类活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