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章1-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B.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
C.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叶”字。由此可见,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D.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4-09 06:5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耕基因的  ,儒家文化的浸染,千年时光的悠长,让中国传统佳节有着非同一般的生命力。“  ,藿溪河岸赛声扬。”龙舟竞技是端午佳节的规定动作,是最具有标示性的节日活动。龙舟文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磁场,让这项传统节日   ,从“走出国门”到“走向世界”。端午让龙舟得到普及,龙舟让端午更加亲民,( )。吃粽子是端午佳节的习俗,   仅仅用“吃”来解构粽子,那就把端午文化扁平化了。“棕者,忠也!”相同的发音,寄托着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诉求。再仔细看,棱角分明的外表,严丝合缝的包裹,都似乎在隐喻着这个国家最为传统的精神内核。端午有传统生活呈现最集中、最丰富的节日物语,这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文化方式,在新时代能否正确“打开”它,是更读懂它、靠近它,了解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家国情怀的关键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对联,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   碧水竞舟十里欢   发扬光大   若只是
B.继承   碧水竞舟十里欢   大放异彩   但如果
C.传承   花鼓龙舟翻浪涌   发扬光大   但如果
D.继承   花鼓龙舟翻浪涌   大放异彩   若只是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样的端午和龙舟,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B.这样的彼此成就,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C.也正是这样的端午和龙舟,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D.也正是这样的彼此成就,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新时代能否正确“打开”它,是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家国情怀的关键。
B.在新时代能否正确“打开”它,是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家国情怀的关键。
C.在新时代正确“打开”它,是更读懂它、靠近它,了解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家国情怀的关键。
D.在新时代正确“打开”它,是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家国情怀的关键。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