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腐败分子落马后常归结为客观环境不好;可同样面对诱惑,为什么人家能涅而不缁,你却变色变质了?
②当代青年应当学会变通,发掘自己的特长,不必为独木桥争得头破血流,有时行不由径也会收获惊喜。
③建设港珠澳大桥的工作人员经历了瓦釜雷鸣的雷电、疯狂肆虐的台风,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
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⑤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被认定是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缺少真情实感,片面追求语言、形式的新奇,最终写成了无关痛痒的官样文章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04 02:4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是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提高,而是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________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________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________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吏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________,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提高。
B.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C.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提高,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
D.不是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而是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泾渭分明   神色自若   发扬蹈厉   轻重缓急
B.大相径庭   从容舒缓   厉兵秣马   抑扬顿挫
C.大相径庭   神色自若   厉兵秣马   轻重缓急
D.大相径庭   从容舒缓   发扬蹈厉   抑扬顿挫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B.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C.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的缘故。
D.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的缘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天人合一”,当下流行的解释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是原始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治理不当之过,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因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   的记载。(     )。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会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本没有标准答案,决定权在人,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     地将矛头指向政敌,或肆意地乱改政策。而“书呆子”往往又    ,在灾情面前只知援引古例,却不知辩证地应用,结果不采取具体措施,反而加重了灾情。最极端的做法就是 ,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天命天意,灾害就会不除自灭。

现在,面对地震和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进行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小题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面对地震和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运用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B.现在,面对地震和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C.现在,面对地震等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进行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D.现在,面对地震等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灾异频仍,天象错乱;反之,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
B.凡国之将兴,大臣贤能,天子圣明,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C.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D.灾异频仍,天象错乱;反之,凡国之将兴,大臣贤能,天子圣明,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或缺    随心所欲    泥古不化    听天由命
B.不可或缺    为所欲为    因循守旧    得过且过
C.至关重要    随心所欲    因循守旧    听天由命
D.至关重要    为所欲为    泥古不化    得过且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共处,人际关系是    ,社会    。因此惰性很大,缺乏活力。西方有人说中国不知道掠夺,失去崛起的机会。李约瑟说: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西方,是同时代的欧洲所    的。“优胜劣汰”理论产生于生物界,( )。它在世界上激活社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有功于世界。相形之下,中国近几百年落后了,挨了打。引进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发展也起过巨大的作用,为中国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凡事不能走极端,走极端必然走向反面。这叫“物极必反”。各方面都在竞争中,竞争过头了,都会走向反面。经济竞争过头了,贫富两极分化,富者愈富,愈不肯为义,   ,见利忘义,为了发不义之财,这很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引进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发展也起过巨大的作用,让中国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B.中国引进以后,对中国的发展也起过巨大的作用,让中国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C.中国引进以后,对中国的发展也起过巨大的作用,使中国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D.引进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发展也起过巨大的作用,使中国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后引进社会学领域,当成西方文化的代表
B.后来引进社会学领域,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
C.后被引进社会学领域,变成西方文化的代表
D.后被引进社会学领域,成为西方文化的代表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平浪静   天下太平   相形见绌 为富不仁
B.相安无事   长治久安   望尘莫及 为富不仁
C.相安无事   长治久安   相形见绌 唯利是图
D.风平浪静   天下太平   望尘莫及 唯利是图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