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模糊性是诗歌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种语言具有两重性,即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因而能构成诗歌作品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吸引鉴赏者去咀嚼、去品味。鉴赏者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______和审美_____去揣度那一个个谜底,填充那一道道艺术留白,_____获得对诗歌作品的审美享受。如果不能发现诗歌文本的艺术留白,不能填充这些留白。那么阅读诗歌便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讲,(______)这就使得诗歌语言和表达的意义之间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梁,深刻领会作品的寓意。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体验   经验   从而   味同嚼蜡
B.经验   体会   从而   食不甘味
C.体会   经历   因此   味同嚼蜡
D.经历   体验   因此   食不甘味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是一种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的超级语言复合体。
B.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
C.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D.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的,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B.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C.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D.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08 07:4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俭朴/简朴),但是。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__________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招致的钦羡,使人(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小题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hé)
【小题2】(小题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俭朴消磨难免B.俭朴消耗不免
C.简朴消磨不免D.简朴消耗难免
【小题3】(小题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
【小题4】(小题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
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小题5】(小题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意境最接近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