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四川盆地内某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PM
10
某时段内浓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时至14时,PM
10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减弱影响了对流运动
B.气温上升使空气对流的高度增加
C.太阳辐射增强致污染物多下降沉淀
D.地面辐射减弱使空气对流作用变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1-30 03:4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为电影《云中漫步》中的一个场景:深秋的夜里,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 )
A.②比①细是因其大气逆辐射强
B.雾霾天④将增强
C.③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
D.⑥削弱太阳辐射
【小题2】青藏高原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②较小
B.③较大
C.⑤较大
D.⑦较少
【小题3】图乙所示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①增加照明
②增加大气密度
③保温预防霜冻
④增强大气削弱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4】与图乙中的做法所起的作用不同的方式是( )
A.用鼓风机通风
B.覆盖秸秆
C.提前浇水
D.搭塑料棚
同类题2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到达地面的太阳示意图辐射,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的是.( )
A.温泉
B.潮汐
C.火山喷发
D.可燃冰
【小题2】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弱①强
B.②强①弱
C.③强④弱
D.③弱④强
【小题3】拉萨白天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不高,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但地面吸收热量少
B.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
C.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热量少
D.海拔高,距离下垫面热源远
同类题3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同类题4
下图为“我国沿30º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②7月均温③地势
B.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D.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小题2】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温低
B.云量多,反射强
C.距海近,水汽多
D.纬度低,对流旺
【小题3】b地的气候类型符合下图中的
A.
B.
C.
D.
同类题5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脸颊多为黑红色,中午常脱掉藏袍的一只袖子,这些现象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读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藏族人脸颊呈现黑红色,原因之一是
A.①过多
B.②过强
C.③过多
D.④过强
【小题2】藏袍适应自然环境,反映出当地
A.①弱、③强
B.①弱、④强
C.②强、③弱
D.②强、④弱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