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为电影《云中漫步》中的一个场景:深秋的夜里,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 )
A.②比①细是因其大气逆辐射强
B.雾霾天④将增强
C.③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
D.⑥削弱太阳辐射
【小题2】青藏高原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②较小
B.③较大
C.⑤较大
D.⑦较少
【小题3】图乙所示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①增加照明
②增加大气密度
③保温预防霜冻
④增强大气削弱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4】与图乙中的做法所起的作用不同的方式是( )
A.用鼓风机通风
B.覆盖秸秆
C.提前浇水
D.搭塑料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23 11:4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小题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弱风
D.大气逆辐射弱
【小题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农业试验田浇湿与喷水。那么,与不浇湿喷水的农田相比,农业试验田()
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没有影响
C.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D.花期滞后,产量下降
同类题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同类题3
2018年3月17-19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成因不包括( )
A.新雪反射地面辐射,地温低
B.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
C.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
D.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同类题4
如图中,甲是乌拉尔山脉及附近地区某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图,乙是该地区P地气温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
(2)简述P地的相对位置。
(3)说明P地7月份气温较高的原因。
(4)推出甲图气温情况出现的时间(月份),并说明推测理由。
同类题5
(题文)大气中臭氧总量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
C.硫氧化物增
D.太阳活动增强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