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17 09:0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
A.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 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 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小题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同类题2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m)
年日照时数(h)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
2
·年)
拉萨
29°36′N ,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小题1】与广州相比,拉萨
A.①较大
B.②较大
C.③较大
D.④较大
【小题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小题3】“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4】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小题5】北方深秋的夜晚往往用燃烧柴草防御霜冻,这种做法有助于
A.削弱①辐射,减少对农作物伤害
B.增强②作用,提高近地面大气温度
C.减少③辐射,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增强④辐射,减少冻害
同类题3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A.
B.
C.
D.
【小题2】每年盛夏季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同类题4
下图是我国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A.A地与B地
B.B地与C地
C.C地与D地
D.A地与C地
【小题2】造成C地比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主要是
①地形 ②河流 ③降水 ④纬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5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小题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