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短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完整,逻辑严密。
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并不等于认真看了、消化吸收了。有人说,读书可让人享受诗意的生活,但若把书只当成一种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诗意人生,_____,而是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_____?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______。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12-19 05:27: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研《周易》的陈抟,擅长相术。在赵匡胤和赵匡义还是小孩时,适逢后唐年间,中原混战不断,搞得__________,四处逃荒。他见赵匡胤的母亲杜氏用两个竹筐一边一个挑着赵家两兄弟,_____________,艰难前行。陈抟微笑着挡住去路,拱手道贺:“夫人好福气!”( ):“我们母子三人逃难至此,衣食无着,性命难保,福气何来?”陈抟给了她些银两,边走边吟道:“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路人视其为疯子。

_____________,两个小孩一个后来是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是宋太宗赵匡义,而那妇人便是后来的大宋杜太后。因赵匡胤后来杀人逃难饥饿难忍时,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其一命。并与赵下棋对弈,诱其立下字据,将来赵当上皇帝后,华山永免税粮,应验后,便有了今日民间流传的“山是道家山,树是皇家树;华山不纳粮,不准乱伐树”的故事。

陈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识渊博,著作丰硕,成就斐然,有_____________之才,却无仕途权力之心,著有《九室指玄篇》《入室还丹诗》《易龙图》《无极图》《先天图》等十几部著作。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民怨沸腾 疲惫不堪 不出所料 治国安邦
B.民怨沸腾 步履蹒跚 果不其然 盖世无双
C.民不聊生 步履蹒跚 不出所料 盖世无双
D.民不聊生 疲惫不堪 果不其然 治国安邦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氏高兴地说B.杜氏惊疑地说
C.杜氏激动地说D.杜氏惊慌地说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后来赵匡胤因杀人逃难饥饿难忍,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了他一命
B.后来赵匡胤因杀人逃难饥饿难忍时,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其一命
C.赵匡胤因后来杀人逃难饥饿难忍时,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其一命。
D.赵匡胤因后来杀人逃难饥饿难忍,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了他一命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独特的一个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积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 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曰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 ,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 :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 到了近代。3500年来,(   ),不断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小题1】下列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分布   大同小异   证明   保留
B.蔓延   大同小异   阐明   保留
C.分布   大相径庭   证明   沿袭
D.蔓延   大相径庭   阐明   沿袭
【小题2】下列对划线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独特的一个建筑体系。
B.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C.中国的建筑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D.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小题3】下列补到空格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完善了这个体系。
B.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挥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C.世世代代的中国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D.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诗和远方”这句话_____,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某些当代诗人一向持这种观点,他们写诗,尽量避开身边的_______,唯恐沾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诗歌果真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吗?《诗经》中记载的古代歌谣,不仅是民间情歌,还是征人怨语,都是普通人对眼煎境遇的直接刻画。汉儒对诗歌功能的定义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哪一类不是百姓的日常生活?诗歌源于日常生活,好诗必定产生于民间大众。喜怒哀乐,皆为诗情。柴米油盐,莫非诗料。诗歌即使随着诗人的足迹走到远方,对于诗人来说,也仍在他们眼前。试读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这是______的“远方”了,但是当岑参来到之前,大漠哪有什么诗歌?甚至可以说,当岑参未来之时,(    )。在______的“远方”,诗歌是根本不存在的!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胫而走 等闲之辈 名副其实 荒无人烟
B.不翼而飞 芸芸众生 货真价实 荒无人烟
C.不胫而走 芸芸众生 名副其实 杳无人烟
D.不翼而飞 等闲之辈 货真价实 杳无人烟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经》中记载的古代歌谣,不管是民间情歌,还是征人怨语,都是普通人对眼前境遇的直接刻画。
B.《诗经》中记载的古代歌谣,无论是民间情歌,还是征人怨语,都是普通人对眼前境遇的直接描写。
C.《诗经》中记载的古代歌谣,不但是民间情歌,而且是征人怨语,都是普通人对眼前境遇的直接描绘。
D.《诗经》中记载的古代歌谣,不仅是民间情歌,还是征人怨语,都是普通人对眼前境遇的直接描写。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片大漠对于人们毫无意义,更不会具有诗意
B.那片大漠不会具有诗意,更不会对人们有意义
C.人们不会感受到那片大漠的意义,更不会对它产生诗意
D.人们不会对那片大漠产生诗意,更不会感受到那片大漠的意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的美文名篇。此文为即席而赋的应景之作。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所以悲伤的情绪在文中不过,代之而起的就是积极昂扬的激情。

在怀才不遇、处江湖之远的日子里,前代仁人志士的选择深深启发了这位年轻的诗人,( )。虽然仍旧对人生有很多不解之处,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怀才不遇者的青云之志,是空谷之音,。这是怀才不遇的心灵之声,是不甘沉沦者的奋起号角,是对自怨自艾者的真诚劝勉,更是对自己的精神安慰。年轻的诗人王勃没有理由消沉,他的人生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远很长,而阳光和彩虹或许就在不远处等着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我们将眼光放远一些来看,就会发现,这声音不只是王勃一个人的,还是整个时代的。或者说是时代的精神在召唤着年轻的王勃们,从而促使他们,斗志昂扬。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永垂不朽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用事
B.传诵千古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风发
C.传诵千古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风发
D.永垂不朽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用事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B.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
C.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才二十多岁,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
D.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使他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而是幡然醒悟,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
B.使得他能从怀才不遇、失意苦闷的低谷幡然醒悟,而迅速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
C.他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幡然醒悟,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
D.使得他因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迅速幡然醒悟,不再陷入怀才不遇、失意苦闷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