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研《周易》的陈抟,擅长相术。在赵匡胤和赵匡义还是小孩时,适逢后唐年间,中原混战不断,搞得__________,四处逃荒。他见赵匡胤的母亲杜氏用两个竹筐一边一个挑着赵家两兄弟,_____________,艰难前行。陈抟微笑着挡住去路,拱手道贺:“夫人好福气!”( ):“我们母子三人逃难至此,衣食无着,性命难保,福气何来?”陈抟给了她些银两,边走边吟道:“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路人视其为疯子。

_____________,两个小孩一个后来是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是宋太宗赵匡义,而那妇人便是后来的大宋杜太后。因赵匡胤后来杀人逃难饥饿难忍时,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其一命。并与赵下棋对弈,诱其立下字据,将来赵当上皇帝后,华山永免税粮,应验后,便有了今日民间流传的“山是道家山,树是皇家树;华山不纳粮,不准乱伐树”的故事。

陈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识渊博,著作丰硕,成就斐然,有_____________之才,却无仕途权力之心,著有《九室指玄篇》《入室还丹诗》《易龙图》《无极图》《先天图》等十几部著作。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民怨沸腾 疲惫不堪 不出所料 治国安邦
B.民怨沸腾 步履蹒跚 果不其然 盖世无双
C.民不聊生 步履蹒跚 不出所料 盖世无双
D.民不聊生 疲惫不堪 果不其然 治国安邦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氏高兴地说B.杜氏惊疑地说
C.杜氏激动地说D.杜氏惊慌地说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后来赵匡胤因杀人逃难饥饿难忍,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了他一命
B.后来赵匡胤因杀人逃难饥饿难忍时,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其一命
C.赵匡胤因后来杀人逃难饥饿难忍时,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其一命。
D.赵匡胤因后来杀人逃难饥饿难忍,陈抟又装作卖桃老者,救了他一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2 09:4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示着,那种__________、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就是朝着__________狂奔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式的诗意世界。

今日中国的舆论使“乡土中国”__________。最后使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__________。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 )过去,我们“衣锦还乡”,我们“落叶归根”,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根也不在了。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乡愁。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
B.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C.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D.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表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完全把它击垮了。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安常处顺  走投无路  名誉扫地  自暴自弃
B.知足常乐  穷途末路  声名狼藉  自惭形秽
C.安常处顺  穷途末路  声名狼藉  自暴自弃
D.知足常乐  走投无路  名誉扫地  自惭形秽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填写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A.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
B.重要的是,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
C.尽管如此,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
D.尽管如此,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