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满目疮痍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来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5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在国家公祭日的庄严时刻,我们更要向历史做出承诺,永远铭记历史,怀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砥砺前行,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筑起民族复兴的坦途。

【小题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师反复讲“孝”,讲得阳阳都听得不耐烦了,他觉得这是件很简单的事。
B.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C.连长摸摸我的后脑勺,看了看远处的大山,信心十足的说:“当然能!”
D.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22 02:4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我上到鸡鸣寺,鸡鸣寺的窗并开,对着玄武湖,摆起许多八仙桌供游人吃茶吃素面。正中壁上挂着谭延闿新写的对联:
北望青山如岘首①
□□□□□□□
旁边壁上挂着苏曼殊的隶书屏条,我看都是好的。出鸡鸣寺,登梁武帝台城,又下去到陈后主的胭脂井,但江山游人皆是今天,想要怀古竟也不能。
我也探寻秦淮河,到了却一点不好看,还以为没有到。我又不是王孙公子, 见着了昔年的画坊美妓是多事。我又一路问人莫愁湖往哪里去,从城里走出城外,暑日下直走得遍体汗淋漓如雨,花了七个铜元买只小西瓜解渴,吃得饱出来。及到得一处,完全是乡下地方,有个园门,上头却榜着莫愁湖,进去看时,有些水,有些草树,原也是个湖,当中只有中山王徐达的胜棋楼,不见什么游人,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但我这样的游客亦可笑,身上焉有一点艳情雅意?也许莫愁未嫁时,徐达未起兵时,倒和我是辈之人。
钟山我只上得一半,已经夕阳在西,望望上头也没有东西。燕子矶我不曾去得成,想必那里也只是浪打石头城,并无我听过三弦弹的“燕子楼”遗迹。南京就是这点伟大,好像没有古今。我便爱在南京的城墙上走,也不知上去的地方是什么城门,惟见那墙又高又大,在上面只顾迤逦走去,看城外落日长江,城内炊烟暮霭,走了半日到底也走不完。也只有我会做这样的傻事,就只为那山河浩荡
①岘首(xiàn)①山名,在中国湖北省。亦称“岘首山”。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窗(xuān)画坊美妓
B.逦迤(yǐlǐ)淋漓如雨
C.胭(zhi)炊烟暮霭
D.辈(jǐ)山河浩荡
【小题2】(小题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东洲云海落樽前
B.云边钟鼓月边僧
C.洞门迎旭别开天
D.西来达摩尚嗣音
【小题3】(小题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即使也
B.虽然但是也
C.其实既然就
D.因为所以就
【小题4】(小题4)文中说“旁边壁上挂着苏曼殊的隶书屏条”,下列关于汉字形体构造与演变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上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在《助字辨略》中对其有概括和归纳。
B.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会意、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C.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的小篆、隶书,发展至汉才为“汉字”,至唐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D.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