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
B.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比拟) 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 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设问)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比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26 08:5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
B.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C.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同类题2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
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
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
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
桃花
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
桃花
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同类题3
对下列句子中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理解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乐以特有的音乐旋律,表达了他“要扼住命运
咽喉
”的心声。
咽喉——比喻生命的安危。
B.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彝族聚居区时,红军首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建立了
手足
之情。
手足——比喻两人的关系像弟兄。
C.鲁迅先生把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称为“中国的
脊梁
”。
脊梁——比喻在中华民族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D.刘备在临终之前,把辅佐后主刘禅“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了
股肱
之臣诸葛亮。
股肱——比喻诸葛亮是得力的辅佐人才。
同类题4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同类题5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B.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
D.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