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左图),在教室中模拟演示所学的某自然地理原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左图),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右图)。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锋面形成
D.水循环
(2)简述该原理的形成过程。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1-04 11:0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十雾九晴”是指大雾多出现在晴天时,因为 ( )
A.晴天时水汽多
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晴天时尘埃多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同类题2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A.晴、无风
B.雨、大风
C.晴、大风
D.雨、无风
【小题2】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
【小题3】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同类题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
B.空气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
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同类题4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甲、乙两地( )
A.冷热不均
B.气压差异
C.海拔不同
D.湿度不同
【小题2】图中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
A.M
B.N
C.P
D.Q
【小题3】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则( )
A.①为夜晚海风
B.②为夜晚陆风
C.③为白天陆风
D.④为白天海风
同类题5
对流层热量的主要是
A.吸收太阳辐射
B.臭氧的吸收作用
C.地面的反射作用
D.地面辐射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