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小题2】“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小题3】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图示箭头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不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1-04 11: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天空中偶尔出现的红太阳、红月亮、红云霞,大多是因为
A.它们偶尔发出较强红光
B.受大气的折射或散射作用
C.受大气的吸收或反射作用
D.它们发出的红外线偶尔被看到
同类题2
下图为某中学气象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霜期越短
B.纬度越高,霜期开始越早
C.纬度越低,霜期越长
D.纬度越低,霜期结束越晚
【小题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植被
【小题3】最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气温日较差小
B.天气晴朗
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
同类题3
湖陆风是由于陆地与湖泊的比热容差异,形成的昼夜变化的风。读我国东南部某湖泊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该湖区日降水量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夜晚湖面气温低,气流上升,不易形成降水
B.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C.夜晚湖面气温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
D.白天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易形成降水
【小题2】该地湖陆风最显著的时间在每年的( )
A.4、5月
B.7、8月
C.10、11月
D.1、2月
同类题4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了说明某种地理现象,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见下图)。
主要步骤有:①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器皿中,其中一只器皿的外面倒扣一个透明的塑料外罩;②在塑料外罩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支温度计插到器皿的土壤中;将另一温度计直接插入另一只器皿的土壤之中;③将两个器皿放置阳光下,保证其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实验能说明的现象是
A.热力环流
B.地面热容量比较
C.温室效应
D.城市热岛效应
【小题2】实验结论应为
A.无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B.有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
D.不确定,无法比较
同类题5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 )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折射作用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