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左图中
a
、
b
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3)若左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___________。(甲、乙、丙)
(4)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此时近地面吹的是
(海风或陆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1-08 09:3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图中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城市通风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补偿空间气温较高
B.补偿空间高空气压高
C.作用空间降水概率大
D.作用空间气压较高
【小题2】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小题3】城市通风廊道应
A.远离主要道路
B.靠近下风地带
C.限制汽车通行
D.降低建筑密度
同类题2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
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
D.22时至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
【小题2】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
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透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3
读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图中四点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关于该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近地面风由③地吹向②地
D.③地多晴朗天气
【小题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同类题4
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下图是我国东部乡村某地太阳房太阳辐射吸收和室内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为60°时,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小题2】四幅图中,能反映该村冬季状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同类题5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
B.
C.
D.
【小题3】【小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B.甲地为市区,乙地为郊区
C.甲地气温比乙地高
D.甲地气压比乙地高
【小题5】【小题6】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甲乙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甲乙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而上存在气压差异
D.甲乙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