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11月17日凌晨1点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45°49′S,170°38′E),在这里进行抵达南极前的最后补给。并为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做准备。

材料: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1)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________(填偏南或偏北)。
(2)“咆哮”的西风带是上图中的_____(字母)。
(3)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的形状特征,并分析其热带雨林气候较狭窄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1-01 03:4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风带),该风带在北半球的实际的风向为__________,该风带气流性质是__________(冷干、冷湿、暖干、暖湿选其一),在其常年控制下,适宜发展___________(填农业地域类型名称)。
(3)对照“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自然带分布图”,C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带。
(4)对照“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自然带分布图”,E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⑧与⑤相同,其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F地的气候类型在南亚和中南半岛最典型,其夏季风向是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或⑧-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