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一位温和的改革家、优秀的学者。1852年,他取得直隶乡试的第一名,1863年殿试中了探花。由于他在中国文化和传统道德方面有高深的造诣,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1898年,他发表了名著《劝学篇》,使国人深刻意识到“五知”的重要性:
(1)知耻,知道落后于日本、土耳其、遏罗、古巴的耻辱;
(2)知惧,知道越南、缅甸、朝鲜、埃及和波兰的可怕命运;
(3)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
(4)知要,知道中学和西学的要点一前者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5)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中体西用”这句简练的口号,体现了张之洞的思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劝学”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思想的本质并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