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鲜卑八姓所以“位尽王公”,是因为他们自拓跋珪以来“勋著当世”。文成帝和平三年(462年)诏曰:“诸曹选补,宜各先尽劳旧才能。”“劳旧才能”是指军功战绩和资历,即只有军功大、资历老的人才有优先选补官吏之权。孝明帝神龟二年(519年)时,近千名禁卫军不满司空祭酒张仲渭的“铨别选格”之议,大闹尚书省。时官员既少,而应选者多,吏部尚书李韶循常摆人,“百姓大为磋怨”,此中所谓“百姓”应指羽林、虎贲等禁卫军。同年,殿中尚书崔亮接任吏部尚书,不得不规定必须按照年限资历升官,以满足这些为清流所隔的武人的利益,即实行“停年格”制度。史载“前尚书亮乃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年月久者灼然先用,沉滞者皆称其能”。该制度直到北魏灭亡也没有改变,直至东魏时吏部尚书高澄废除。到了唐代,这种制度又被恢复。
——摘编自罗欣《北魏选官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停年格”制度出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