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材料二 梁氏以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投身于“新政”“新民”的社会实践……对照比较中西各国国民素质、反省戊戌新政失败所得出的结论是其“新民说”的逻辑起点……同时,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柔民”、“涣民”手段统治下的百姓养成了普遍的奴性而不自觉。鉴此,1902年,梁明确揭橥“新民”大旗,指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其《新民说》为近代国民设计的诸如自由、自治、自尊、合群、尚武、进取冒险、权利、义务思想、国家思想等新德性,都已深入到国民素质近代化的深层次。
——薛其林《百年巨变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进路》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顾炎武对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对“新政”失败原因的认识及其采取的对策。
(3)据材料,分析指出古代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何明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