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法律锐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
——张博顾、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 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有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音乞求”。
——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17 、18 世纪西方的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
(2)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材料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6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05-24 06:38: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