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
材料一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 课程内容
| 备注
|
首年
|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
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三年
|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四年
|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五年
|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
六年
|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七年
| ……
|
八年
| ……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 英
| 美
| 日
| 其他
| 总计
| 百分比
|
哲学宗教
| 10
| 2
| 23
| 2
| 37
| 7.0
|
文学艺术
| 8
| 3
| 4
| 11
| 26
| 4.9
|
史地
| 8
| 10
| 90
| 20
| 128
| 24.0
|
社会科学
| 13
| 3
| 83
| 37
| 136
| 25.5
|
自然科学
| 10
| 9
| 73
| 20
| 112
| 21.0
|
应用科学
| 3
| 3
| 24
| 26
| 56
| 10.5
|
杂录
| 5
| 2
| 24
| 7
| 38
| 7.1
|
总计
| 57
| 32
| 321
| 123
| 533
| —
|
百分比
| 10.7
| 6.0
| 60.2
| 23.1
| —
| 100.0
|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材料三近代思想观念更新
代表人物
| 主张
|
李鸿章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郑观应
|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
康有为
|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
陈独秀
|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2分)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4分)概括并说明康有为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任选一组作答,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