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材料二: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导致了粮食作物生产相应减少。随着这种现象的日益加剧,许多农村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出现了一定的解体征兆。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与商业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一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后农业经营的变化,并说明该变化的历史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6-15 06:0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