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这场战争,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①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②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下面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四: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从军费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费挪用二百万两,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而慈禧为生日大肆挥霍,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五: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经过持久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哪一战争?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三所描述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四中的“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怎样影响?
(5)学生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 | B.战备不足 | C.政府妥协退让 | D.封建制度腐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