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势,都可以 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长官。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太祖谕中书省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录取)文词 之士用(任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没有办事能力的人)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用虚文来应付),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明太祖)暂罢(暂时取消)天下科举。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是年(1610 年),待郎王图(主持)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曾经是宾尹的学生),及(等到)会试,敬卷(韩敬的试卷)为他考官 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意图强行录取韩敬)为第一。

——摘编自《明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有何弊端?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隋朝是如何解决这一弊端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设置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概括他为什么要“暂罢天下科举”?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这一时期出现的科技著作多是总结性的,请任举一部。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10-16 11:47: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