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
材料三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屋字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自《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城市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材料四
——乾隆33年(1768年)
材料五清朝前期的人口与耕地数量表(部分)
时期 | 人丁户口 | 耕地(含田地、山荡、畦地) | 人均土地 |
顺治8年(1651) | 10633326 | 2908584顷61亩 | 28.29亩 |
康熙49年(1710) | 23312236 | 6631132顷24亩 | 28.45亩 |
雍正12年(1734) | 27355462 | 8901387顷24亩 | 32.21亩 |
乾隆31年(1766) | 208095790 | 7414459顷 | 3.56亩 |
——《清实录》、《清朝通典》等资料统计编制
(5)根据材料五,概括1651年到1766年间清朝人丁户口和耕地面积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的信息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中隐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