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
(1)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2)跟你们一样,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3)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 ,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
(4)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5)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6)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7)我有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同事,在谈到社会、时代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的一张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
(8)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 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9)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10)谢谢大家!
(选自《中国青年报》 作者:卢新宁 有删改)
【小题1】对文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6)段中“粉碎机”这个词语是指具有否定、解构能力的怀疑心态。 |
B.第(7)段中的“适应”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守”就是坚持正确的东西。 |
C.这份演讲稿议题严肃,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
D.演讲者对比当今和过去,精辟论述了北大中文系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品质。 |
【小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照片上的那群知识分子?
【小题3】读了这篇文章,你思想上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