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山水画,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恫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遍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怎祥才能荻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況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定画不出好画。
⑦(a)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b)例如毛主席的《沁因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⑧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珠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幕幕长期观察,画松“凡數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博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因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⑨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號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幸“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⑩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建,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社甫说“意匠慘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小题1】选文中有四处(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这句话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对此判断正确的一一项是( )A.④段( )处 | B.⑦段(a)处 | C.⑧段( )处 | D.⑦段(b)处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西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已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
A.对于如何获得意境,作者认为有以下三点:要“深入全面的认识对象”;“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要“苦心经营意匠”。 |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
C.文章开门见山,在第①段明确提出主要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下来,文章按照“是什么一一为什么一一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论述。 |
D.引用***《沁园春·雪》,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引用名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
A.层层阐述,思路清晰 | B.引用诗词,说理透彻 |
C.语言犀利,批判性强 | D.举例典型,恰当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