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 统计调查
- 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
-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 统计表
- 扇形统计图
- 折线统计图
- 直方图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班主任张老师为了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对前一天本班男、女生发言次数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下频数分布折线图(图1).
⑴请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班共有 名学生,发言次数是5次的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②男、女生发言次数的中位数分别是 次和 次;
⑵通过张老师的鼓励,第二天的发言次数比前一天明显增加,全班发言次数变化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2所示,求第二天发言次数增加3次的学生人数和全班增加的发言总次数.

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同学人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5元、10元、20元的,还有捐50元和100元的.图中的统计图反映了不同捐款数的人数比例,那么该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 元.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2011年春季以来,我省遭受了严重的旱情,某校为了组织“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活动,随机调查了本校120名同学家庭月人均用水量和节水措施情况,如图1、图2是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的统计图的一部分.
请根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淘米水浇花所占的百分比为 ;
(2)图1中安装节水设备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
(3)补全图2;
(4)如果全校学生家庭总人数为3000人,根据这120名同学家庭月人均用水量,估计全校学生家庭月用水总量是多少吨?

请根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淘米水浇花所占的百分比为 ;
(2)图1中安装节水设备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
(3)补全图2;
(4)如果全校学生家庭总人数为3000人,根据这120名同学家庭月人均用水量,估计全校学生家庭月用水总量是多少吨?

小强一家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小强把旅途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

(1)哪一部分的费用占整个支出的
?
(2)若他们共花费9600元(人民币),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元?
(3)小强一家住返的路费共花费多少元?

(1)哪一部分的费用占整个支出的

(2)若他们共花费9600元(人民币),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元?
(3)小强一家住返的路费共花费多少元?
小明想调查小区居民对“节约用水知识”的了解情况,600份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如下:
(1)请你计算出每一种类别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填在以上空格中);
(2)请画出反映此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类别 | 了解节水知识并有节水意识 | 不了解节水知识但有节水意识 | 了解节水知识但没有节水意识 | 不了解节水知识也没有节水意识 |
人数 | 240 | 150 | 120 | 90 |
百分比 | | | | |
(1)请你计算出每一种类别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填在以上空格中);
(2)请画出反映此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小明本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
(1)六次考试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什么?
(2)请计算小明该学期的数学平时平均成绩;
(3)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是根据如图所示的比例计算所得,已知小明该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为111分,请计算出总评成绩中期中、期末成绩各自所占的比例.
测验类别 | 平时 | a | b | c | |||
测试1 | 测试2 | 测试3 | 测试4 | 平时平均数 |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 | |
成绩 | 108 | 103 | 101 | 108 | | 110 | 114 |
(1)六次考试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什么?
(2)请计算小明该学期的数学平时平均成绩;
(3)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是根据如图所示的比例计算所得,已知小明该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为111分,请计算出总评成绩中期中、期末成绩各自所占的比例.

阳光中学九(1)班同学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本县居民参加“全民医保”情况进行了调查,同学们利用节假日随机调查了2000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制出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本次调查中,B类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为 ;
(3)据了解,国家对B类人员每人每年补助155元.已知该县人口数约80万人,请估计该县B类人员每年享受国家补助共多少万元?


(1)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本次调查中,B类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为 ;
(3)据了解,国家对B类人员每人每年补助155元.已知该县人口数约80万人,请估计该县B类人员每年享受国家补助共多少万元?
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我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班长根据全班同学捐款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全班捐款金额的平均数是 .

为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每班选拔一名学生参赛.八年级(2)班有甲、乙、丙三名候选人参加班内预赛,对他们的稿件质量成绩和口试成绩(单位:分)分别用两种方式进行了统计,如表和图①:

(1)请将表和图①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选拔的最后一个程序是由本班的50名同学进行投票,三名候选人的得票情况如图②(没有弃权票,每名学生只能推荐一人),请计算每人的得票数;

(3)若每票计1分,班委会将稿件质量、口试、得票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最后成绩,请计算三名学生的最后成绩,并根据成绩判断谁能当选.

(1)请将表和图①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选拔的最后一个程序是由本班的50名同学进行投票,三名候选人的得票情况如图②(没有弃权票,每名学生只能推荐一人),请计算每人的得票数;

(3)若每票计1分,班委会将稿件质量、口试、得票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最后成绩,请计算三名学生的最后成绩,并根据成绩判断谁能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