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 文天祥(1236-1283)
- 翁卷(生卒年不详)
- 其他南宋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过零丁洋
[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鉴赏颔联。【小题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甲]诗中“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乙]诗中作者“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3)联系[甲]诗,说说[乙]诗尾联“俄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注:[乙]诗是作者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甲]诗中“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乙]诗中作者“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3)联系[甲]诗,说说[乙]诗尾联“俄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小题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怎样的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表达上的妙处。【小题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怎样的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这首诗的颈联写的很是巧妙,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小题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小题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小题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笔不凡。 |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
C.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
D.《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诗人以“风飘絮”比喻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小题2】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备受后人称颂,请分析其原因。